中班幼兒雯雯是一位性格較為內(nèi)向的孩子,平時膽子較小、不愛說話、比較羞怯、很少與同伴交流。在學習活動的時候,雯雯總是安安靜靜地坐著,教師提問后,她從不舉手。玩游戲的時候,她從來不主動與其他幼兒玩耍,總是自己獨自一人拿著別人挑剩下的玩具玩。
問題:
作為教師,對于這樣內(nèi)向的孩子,你會怎么辦?
材料一:幼兒進盥洗室洗手,打開總閥門后,幼兒們興高采烈地涌了進去,迫不及待地伸出小手洗了起來,剛開始還洗得像模像樣,但沒過幾分鐘,他們就不約而同地玩起水來。此時,魏老師走了進來,看到這情景,臉一下耷拉了下來:"你們這是在洗手嗎?老師有沒有讓你們玩水?"教師立即關(guān)上水閥,催促著孩子們快速地離開盥洗室。
材料二:又到了幼兒游戲活動時間,今天安排了區(qū)域自選游戲。孩子們高高興興地各自分散去到自己喜歡的活動區(qū)域開始了游戲。只見小敏和宇宇竊竊私語了一番,兩人一前一后,偷偷地溜進了廁所,打開水龍頭高興地玩起水來。陳老師注意到了兩人的舉動,不動聲色地跟了上去,但她并沒有阻止他倆,只是說了句:"老師給你們提個建議,你們玩水時把水龍頭開小些,盡量不要弄濕衣服!"說完,她退了出去。不一會兒,越來越多的幼兒參與了進來,廁所間顯然已不夠容納。這時,一直在旁默默關(guān)注的陳老師走進來向幼兒發(fā)出了到盥洗室一起玩水的邀請,同時還提供了瓶子、水盆、水桶、杯子、毛巾、玩具等多種材料,組織孩子們玩起了水的游戲。
問題:
根據(jù)上述兩則材料評價魏老師和陳老師的做法,并分析他們各自的教育觀念。
在《剪蝴蝶》這一課上,教師先讓幾個幼兒輪流做小老師,為其他小朋友講解蝴蝶的特點。再通過幼兒自己親自操作、同伴的講解示范、展示作品等環(huán)節(jié),讓幼兒知道剪蝴蝶的基本方法。接著教師展示鏤空花紋和沒有鏤空花紋的蝴蝶,引導幼兒比較,使幼兒知道身上有鏤空紋樣的蝴蝶更漂亮。最后讓幼兒觀看步驟圖,重點引導示范鏤空技巧,從而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,讓幼兒進一步掌握折剪蝴蝶、鏤空翅膀的方法。
問題:
試分析在活動中教師如何做到為幼兒提供表達與表現(xiàn)的舞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