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光潛的通達人生
鄭涌
在北京大學我所認識的教授之中,朱先生是我接觸最多,也是忘年相交最深的一個。碰到不少北大的老師,都說朱先生很勤奮,甚至是最勤奮的一個。對此,朱老師解釋說,這種勤奮,并不是出于明白,而恰恰是出于自己的不明白,因為有許多事情不明白而想盡快地弄明白,盡管如此,有些事情卻始終未能弄明白。例如,關于生命究竟是怎么回事,他說自己并不了解。但是,又不能等了解了再去生活。只能是邊生活,邊了解。
朱先生批評那種坐而論道,“不抓住每一頃刻實現中的人生,而去追究過去的原因與未來的究竟”,做“無窮追溯’’的傾向。“這道理哲學家們本應知道,而愛追究最初因和最后果的偏偏是些哲學家們。”這是“不通達”。他認為,應該恰恰相反,求諸于抓得住的現在,而不是渺茫不可知的未來。
他有理想,但很現實;他重悲劇,但不悲觀。“孔子看水,發(fā)過一個最深永的感嘆,他說:‘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!,生命本來就是流動的,單就‘逝’的一方面來看,不免令人想到毀滅與空虛;但是這并不是有去無來,而是去的若不去,來的就不能來;生生不息,才能念念常新。”
朱先生在《無言之美》中,就已經提出了他對人生的根本看法。他認為:人生有價值,正因其有悲劇。他還說:“我們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,就因為它是最不完美的。這話表面看去,不通已極。但是實含有至理。假如世界是完美的,人類所過的生活便呆板已極。因為倘若件件事都盡美盡善了,自然沒有希望發(fā)生,更沒有努力奮斗的必要。人生最可樂的就是活動所生的感覺,就是奮斗成功而得的快慰。世界既完美,我們如何能嘗到創(chuàng)造成功的快慰?”
人生中碰到麻煩和痛苦,這是免不了的,即便是在自己的家里,即便是出于愛。不過,對于人生,總體上朱先生是很達觀的,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很開。
在文人圈子里生活,又會有一些特別的麻煩。他回顧說,年輕的時候,自以為不問政治,就高人一等;但是,你想躲避是非糾紛,是非糾紛卻非敲你的門不可。而事實上,最容易得罪人的,就是說真話、做實事,特別是做成功了點什么,有了一點名氣,你就會引起別人的注意,就容易成為靶子。
在那大張旗鼓的全國性的美學大辯論中,盡管朱先生已是“千夫所指”,但他依然不隱瞞自己的觀點,也不輕易接納他認為并不正確的批評。他保持著他那挑明問題,明辨是非,堅持真理的讀書人準則。他的精神追求是一以貫之的:不辜負世界的恢宏和人生的豐富,不勉強一切人都走一條路。
不僅如此,他還把這一點發(fā)展到了極致:盡其可能去發(fā)現批評他的人的優(yōu)點。盡管許多人都在聲嘶力竭地對朱先生口誅筆伐,但朱先生認為:由此可見他們的了不起;所以,被批評的人,氣量可以大一點兒,不必有太多的抵觸。
后來,我自己的歲數也在慢慢增大,經歷也多了起來,我也看到了人生的悲劇因素。我很想把自己的體會告訴先生;然而,這時他早已離開了我們。
問題(一):請簡要概括朱光潛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。
問題(二):朱光潛認為:我們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,就因為它是最不完美的。你對這句話中的“最不完美”和“最完美”是如何理解的?這句話對你的人生有什么啟示?
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
最新試題
以下和“李月和楊小雨至少有一個人這次期中考試能得滿分”判斷相同的是()。
結合材料談談“我聽到了小河沉重的腳步和悲情的嗚咽!”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,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?
結合文段,分析作者說:“在人類頗為自得地認為自己偉大時,卻不知通自己可能比哪些在他們眼里微不足道的生物還要可悲可嘆”是什么意思?
以下與“書山有路勤為徑,學海無涯苦作舟”判斷不同的是()。
根據上述材料給你的啟示,聯(lián)系實際,以"教師的幸福"為話題,寫一篇文章。要求:用規(guī)范的現代漢語寫作。不要脫離材料內容或含義,題目自擬,觀點明確,分析具體,條理清晰,語言流暢。不少于800字。
寫作題:閱讀下面的材料,根據要求寫作文。古詩"一種春聲渾難忘,最是長安課歸時",表現了對童年放學后那歡快之聲的深深懷戀。今天,校園的哪一種聲音讓你"渾難忘"呢?是上下課的鈴聲、窗外的鳥鳴,還是老師娓娓的講課、同學朗朗的讀書聲?或者是……要求:請以"最難忘,校園的那一種聲音"為題,寫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,立意自定。
下列屬于信息的是()。
如果高層管理人員本人不參與薪酬政策的制定,公司最后確定的薪酬政策就不會成功。另外,如果有更多的管理人員參與薪酬政策的制定,告訴公司他們認為重要的薪酬政策,公司最后確定的薪酬政策將更加有效。以上陳述如果為真,以下哪項陳述不可能為假?()
文中所說的“人生合理的生活”,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,如何理解?
結合文段談談“守望”的兩層含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