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.病情惡化
B.可能為新發(fā)病灶,需要進行骨髓穿刺
C.常規(guī)治療效果及預后較好
D.可以結束治療
E.以上均不是
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
A.白血病
B.骨髓纖維化
C.再生障礙性貧血
D.局部放療后
E.銀屑病
A.白血病
B.骨髓纖維化
C.再生障礙性貧血
D.骨髓栓塞
E.銀屑病
A.肝、脾和骨髓可濃聚
B.腎及膀胱內可有放射性出現
C.早期(注射后6~8小時)顯像時,腸道內放射性干擾相對較小
D.若24小時影像無異常,則提示無炎癥病灶存在
E.抗生素治療易造成假陰性結果
A.顯像前腸道準備
B.注射后6~8小時及24小時顯像,必要時加做48小時顯像。
C.采集時,使用中能準直器,能峰93、184及296keV,窗寬20%
D.必要時行腹部斷層顯像
E.上述均是
A.Graves病
B.甲狀腺癌伴甲亢
C.結節(jié)性甲狀腺腫
D.甲狀腺囊腫
E.Plummer病
最新試題
以下為該病人20min及120min的99mTc-MIBI顯像(圖4-5),作上縱隔區(qū)域顯像的目的是()。
常用核素顯像劑的量是()。
最佳選用哪種核素顯像劑()。
如果患者伴有心房纖顫、氣短、下肢水腫等不適,較適宜的治療方法是()。
確診的檢查是()。
該病人的骨顯像表現,正確的是()。
如果核素顯像發(fā)現:患者雙側股骨頭放射性明顯減低,股骨頸及髖關節(jié)周邊放射性分布增高,結合病史,下列診斷中,應首先考慮的是()。
在做吸碘率測定前技師應詢問以下問題,不包括()。
最可能的診斷是()。
骨顯像提示右側肩胛骨區(qū)可見放射性濃聚灶,為了進一步確定病變部位,宜作下列哪種體位的檢查(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