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,女性,28歲,產(chǎn)后3天,高熱,血壓70/40mmHg,惡露奇臭,四肢及軀干皮膚呈大片狀瘀斑,既往無肝炎及出血病史。血紅蛋白90g/L,血細胞4.0×10<sup>9</sup>/L,血小板進行性下降,最低為30×10<sup>9</sup>/L,PT20秒(對照13秒),APTT65秒(對照45秒),3P(+),血FDP190mg/L,纖維蛋白原測定1.7g/L,D-二聚體(++)。
出血原因可能為()
A.血小板減少性紫癜
B.DIC
C.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
D.肝損害凝血障礙
E.vWD
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
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
患者,女性,28歲,產(chǎn)后3天,高熱,血壓70/40mmHg,惡露奇臭,四肢及軀干皮膚呈大片狀瘀斑,既往無肝炎及出血病史。血紅蛋白90g/L,血細胞4.0×10<sup>9</sup>/L,血小板進行性下降,最低為30×10<sup>9</sup>/L,PT20秒(對照13秒),APTT65秒(對照45秒),3P(+),血FDP190mg/L,纖維蛋白原測定1.7g/L,D-二聚體(++)。
下列處理正確的是()
A.肝素+輸血
B.子宮B超檢查
C.有效抗生素
D.抗纖溶治療
E.以上都需要
女性,18歲,診斷為特發(fā)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,貧血貌,牙齦出血,雙下肢紫癜,月經(jīng)多,肝脾肋下未觸及,血紅蛋白100g/L,白細胞10×10<sup>9</sup>/L,血小板20×10<sup>9</sup>/L,骨髓象提示巨核細胞增多。
特發(fā)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診斷要點不包括()
A.紫癜
B.血小板生存時間縮短
C.脾明顯腫大
D.骨髓巨核細胞增多
E.血小板計數(shù)減少
女性,18歲,診斷為特發(fā)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,貧血貌,牙齦出血,雙下肢紫癜,月經(jīng)多,肝脾肋下未觸及,血紅蛋白100g/L,白細胞10×10<sup>9</sup>/L,血小板20×10<sup>9</sup>/L,骨髓象提示巨核細胞增多。
治療首選措施是()
A.輸注血小板
B.應用腎上腺糖皮質(zhì)激素
C.應用免疫抑制劑
D.脾切除
E.應用纖溶抑制劑
女性,18歲,診斷為特發(fā)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,貧血貌,牙齦出血,雙下肢紫癜,月經(jīng)多,肝脾肋下未觸及,血紅蛋白100g/L,白細胞10×10<sup>9</sup>/L,血小板20×10<sup>9</sup>/L,骨髓象提示巨核細胞增多。
治療8個月后,血小板上升為30×109/L,仍有出血癥狀,51Cr標記血小板掃描脾區(qū)的放射指數(shù)比值較高,進一步治療可選用()
A.腎上腺糖皮質(zhì)激素
B.脾切除
C.免疫抑制劑
D.大量甲潑尼龍
女性,10歲,陣發(fā)性腹痛,黑便2天,雙下肢散往出血點,膝關節(jié)腫脹,腹軟,下腹壓痛。血白細胞12.5×10<sup>9</sup>/L,血小板200×10<sup>9</sup>/L。血紅蛋白110g/L;尿蛋白質(zhì)(+),紅細胞(+),顆粒管型0~3個/HP。
首選治療措施是()
A.急診手術
B.腎上腺皮質(zhì)激素
C.抗生素
D.氯苯那敏
E.雷尼替丁
最新試題
患者治療采用肝素治療,作為依據(jù)應檢測的指標是()
經(jīng)足量的皮質(zhì)激素治療6個月后,查血小板20×109/L,進一步治療應選擇()
該疾病發(fā)病的最主要機制是()
在下述病史詢問中除哪一條外,其余各條都有助于區(qū)別由于血小板產(chǎn)生減少或系血小板壽命縮短所致的血小板減少癥()
本病最可能的診斷是()
該患者應考慮下列哪種疾?。ǎ?/p>
如果網(wǎng)織紅細胞3%,抗人球蛋白實驗(+),最可能的診斷是()
該患者的治療應首選()
該患者的發(fā)病與下列哪種情況有關()
應進一步選擇的治療方法是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