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.共濟失調
B.偏癱
C.Babinski征陽性
D.腦膜刺激征
E.脊髓前角細胞損害引起的肌萎縮
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
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
A.發(fā)病年齡平均58歲,新變異型發(fā)病年齡較輕,平均26歲
B.隱襲起病,緩慢進行性發(fā)展
C.初期可表現(xiàn)類似神經癥,易疲勞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失眠、抑郁和記憶減退
D.可伴有癲發(fā)作,以強直-陣攣發(fā)作多見
E.表現(xiàn)有進行性癡呆、癲發(fā)作、腦電圖特征性放電
A.腦海綿狀變性
B.皮質、基底節(jié)、脊髓萎縮變性
C.神經元丟失、星形細胞增生、細胞胞質內空泡形成
D.炎癥反應
E.異常PrP淀粉樣斑塊
A.常在20多歲發(fā)病
B.小腦性共濟失調明顯
C.可有錐體束損傷表現(xiàn)
D.明顯的頭痛、發(fā)熱和頸強直
E.癲兒和肌陣攣可不明顯
A.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
B.進行性風疹全腦炎
C.腎上腺腦白質營養(yǎng)不良
D.肌萎縮性側索硬化
E.進行性肌陣攣性癲
A.典型病例通常在2歲前患原發(fā)性麻疹感染,經過6~8年無癥狀期后再發(fā)病
B.臨床可分為早期、運動障礙期、強直期
C.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有時可引起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
D.早期患者可表現(xiàn)健忘、學習成績下降、淡漠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性格改變等
E.運動障礙期可表現(xiàn)為共濟失調、肌陣攣、失語、失用等
最新試題
入院后病情進展,出現(xiàn)左側動眼神經麻痹。追問病史,患者妻子近6個月常午后低熱,并有咳嗽、咳痰、消瘦等癥狀。應盡快采取的處理措施是()
腦脊液:WBC125×106/L,糖1.98mmol/L(同期血糖7.2mmol/L),蛋白1800mg/L。最不支持的診斷是()
應如何治療()
最有助于診斷的檢查是()
該病與下列哪種疾病最相似()
最應選擇的治療藥物是()
需首先進一步行下列哪項檢查有助診斷()
血梅毒抗體(RPR)(+),梅毒螺旋體血球凝集試驗(TPHA)(+)。腦脊液:壓力150mmH2O,WBC25×106/L,蛋白741mg/L。下一步正確的處理是()
為明確診斷,盡快行哪項檢查()
需要鑒別的疾病包括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