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.是民主革命實踐的產物
B.符合傳統(tǒng)文化內涵
C.是生產關系變革的需要
D.是建立新的社會制度的要求
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
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
下框材料選自民國二十二年第二期《申報月刊》。這闡述的“統(tǒng)制經濟”思想在當時的中國影響較大,其客觀因素是()。
A.主要國家普遍奉行國家干預的經濟政策
B.國內通貨急劇膨脹,原料昂貴而產品滯銷
C.國民政府“國民經濟建設運動”展開
D.1929—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波及中國
依據下表《1820——1939年間廣東沿海某鄉(xiāng)居民離鄉(xiāng)謀生情況統(tǒng)計表》,分析不正確的是()。
A.百余年間,該鄉(xiāng)居民遷居方向由農村到城鎮(zhèn)、國外
B.鄉(xiāng)民遷居謀生的原因跟歷代政府的提倡和鼓勵有關
C.鄉(xiāng)民遷居謀生的手段由種田逐步轉變?yōu)樽龉せ驈氖鹿ど虡I(yè)
D.鄉(xiāng)民職業(yè)的變化跟思想觀念的變化和近代經濟的興起有關
關于下圖《清代的水田價格與米價》理解,不正確的是()。
A.清代中國地價和糧價波動受政治影響大,與商品價值規(guī)律無關
B.康乾時期人口的增加是地價、糧價上升的直接因素
C.地價的兩次大幅下跌都與戰(zhàn)亂有關
D.太平天國運動是糧價升高地價下降的重要因素
A.青花瓷的燒制成功,使瓷器與書畫的結合更為緊密
B.青花瓷的出現(xiàn)要早于青瓷、白瓷
C.青花瓷是一種彩瓷,景德鎮(zhèn)是其重要產地
D.元代以后,包括青花瓷在內的瓷器大量銷往海外
孫立群在《怎樣走好人生路》中談到:“在一個重農抑商的社會,商人社會地位低下,經商只富不貴,從政才能既富又貴。”下列言論中均體現(xiàn)重農抑商思想的是()。
①“農為天下之本務,而工賈皆其末也”
②“農不出則乏其食,工不出則乏其事,商不出則三寶絕,虞不出則財匱少”
③“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,重租稅以困辱之”
④“事末利及怠而貧者,舉以為收孥”
A.①②③
B.①③④
C.②③④
D.①②④
最新試題
通過歷史課的學習及史料的收集,我們了解重要的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貢獻?!懊绹偨y(tǒng)”、“主張用和平的方法,逐步限制奴隸制,最終達到廢除奴隸制的目的”由此判斷他是()
明治政府大力倡導歐美式教育,要求華族、士族、平民及婦女等“一般人民”子弟必須“從事于學”,強制貫徹“國民皆學”方針。這些措施旨在()
18世紀60年代以后,世界面貌發(fā)生巨變,展現(xiàn)出一派嶄新的景象:工廠里機器在轟鳴,江河中輪船在航行,鐵路上火車在奔馳。這些新景象的出現(xiàn)主要得益于()
日本歷史上的兩次崛起,第一次是19世紀中后期,日本逐漸走上資本主義強國之路;第二次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,日本經濟高速增長。日本第一次崛起得益于()
“19世紀歐洲這種運輸設施的開展,使先前未曾開發(fā)地區(qū)卷入世界經濟活動內,更因其克服運輸量、畜力、季節(jié)及移動速度等限制,工業(yè)革命成果得以擴大”。“運輸設施”最有可能是()
巴黎公社取消資產階級的法庭和議會,建立工人階級自己的治安、司法和立法機構;規(guī)定公職人員由民主選舉產生,人民有權監(jiān)督和罷免。這體現(xiàn)出巴黎公社()
19世紀中葉,美國對外來移民來者不拒,歐洲的農民、熟練的手工業(yè)者,甚至產業(yè)工人紛紛攜帶工具和技術紛至沓來。這些移民的到來()
1903年,萊特兄弟發(fā)明了飛機,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;一戰(zhàn)期間,投入作戰(zhàn)的飛機約10萬架,大大加重了人員的傷亡。這說明()
1871年11月,日本派出以巖倉具視為特命全權大使的大型外交使團前往歐美12個國家,進行了為期22個月的考察。巖倉使團此行的主要目的是()
1848年后,在馬克思主義影響下,歐洲發(fā)生了多次工人運動,迫使資本主義國家紛紛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,不得不給予工人階級更多的民主權利。材料反映當時的工人運動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