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.上頜切牙
B.下頜切牙
C.前磨牙
D.第一恒磨牙與上、下切牙
E.前磨牙與上下切牙
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
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
A.糖尿病本身并不引起牙周炎
B.患者的齦下菌斑與慢性牙周炎和青少年牙周炎的齦下菌群有區(qū)別
C.牙周有急性感染而需要切開引流者,應(yīng)先給抗生素,并只做應(yīng)急治療
D.應(yīng)立即進行復雜的牙周治療
E.治療中應(yīng)盡量減少組織損傷
A.X線片示第一磨牙為水平型骨吸收
B.牙齦炎癥程度重
C.病變早期牙石、菌斑量少
D.其發(fā)病的主要致病菌為梭形桿菌和螺旋體
E.晚期才出現(xiàn)牙松動移位
A.牙周袋探診深度≤6mm,附著喪失3~5mm,X線片檢查牙槽骨喪失牙周支持組織的1/3~3/2,磨牙的根分叉已受累,牙輕度松動
B.牙周袋探診深度≤4mm、附著喪失1~2mm,X線片檢查牙槽骨喪失不超過牙周支持組織的1/3
C.牙周袋探診深度>6mm、臨床附著喪失>5mm,X線片檢查牙槽骨明顯吸收超過1/2
D.牙周袋探診深度≤5mm、附著喪失1~5mm,X線片檢查牙槽骨喪失牙周支持組織的1/3~1/2,磨牙的根分叉已受累,牙輕度松動
E.牙周袋探診深度≤4mm、附著喪失1~2mm,X線片檢查牙槽骨喪失不超過牙周支持組織的1/2
A.發(fā)病年齡青春期至25歲之間
B.病損好發(fā)于第一恒磨牙和上下前牙
C.有嚴重及快速的骨破壞,然后破壞過程自然停止或顯著減慢
D.所有患者都有中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的功能缺陷
E.本病極少伴有全身癥狀
A.創(chuàng)傷是主要因素,感染是輔助因素
B.創(chuàng)傷與感染相輔相成,共同作用
C.感染是主要因素,創(chuàng)傷是輔助因素
D.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炎癥,因此感染是病因
E.干擾與創(chuàng)傷使牙周組織嚴重破壞,因此創(chuàng)傷是病因
最新試題
繼發(fā)性合創(chuàng)傷
臨床健康的牙齦齦溝的組織學深度平均為()。正常探診深度不超過3mm。
牙齦纖維瘤病發(fā)生于:全口的牙齦緣、齦乳頭和(),甚至達膜齦聯(lián)合(上頜磨牙腭側(cè))。
藥物性牙齦增生:起始于()或舌腭側(cè)齦乳頭,全口牙齦(上、下前牙區(qū))。
()被認為是牙周炎的“進展前沿”。
牙周膜纖維有();橫纖維;斜纖維;根尖纖維;根間纖維。
牙齦成形術(shù) gingivoplasty
引導性組織再生術(shù)
白血病的牙齦病損發(fā)生于()、齦緣和附著齦。
牙石中含70%-80%(),其余為有機成分和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