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,男性,39歲,主訴:刷牙出血2年,伴冷、熱刺激酸痛,無自發(fā)痛,后牙咬合無力。檢查:牙石指數(shù)為3,牙齦充血腫脹,上、下磨牙牙周袋4~5mm,牙松動Ⅰ度。
其治療原則應為()
A.藥物治療為主
B.全身治療為主
C.牙周手術為主
D.調整機體防御功能為主
E.局部治療為主
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
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
患者,男性,39歲,主訴:刷牙出血2年,伴冷、熱刺激酸痛,無自發(fā)痛,后牙咬合無力。檢查:牙石指數(shù)為3,牙齦充血腫脹,上、下磨牙牙周袋4~5mm,牙松動Ⅰ度。
X線片檢查其牙槽骨的破壞多為()
A.垂直型吸收
B.弧形吸收
C.水平型骨吸收
D.角形吸收
E.反波浪形吸收
患者,男性,39歲,主訴:刷牙出血2年,伴冷、熱刺激酸痛,無自發(fā)痛,后牙咬合無力。檢查:牙石指數(shù)為3,牙齦充血腫脹,上、下磨牙牙周袋4~5mm,牙松動Ⅰ度。
最可能的診斷應為()
A.牙齦炎
B.成人牙周炎
C.快速進展性牙周炎
D.牙髓炎
E.青少年后期牙周炎
患者,男性,42歲,數(shù)月來右下后牙常進食后疼痛,偶自發(fā)痛及冷、熱刺激痛,自服抗生素可緩解,1天前進食后復發(fā)。檢查:見口腔衛(wèi)生差,齦上、下結石多,牙齦輕度充血水腫,右下678牙體完整,右下7叩(+),右下8頰向錯位,伸長無對頜,右下8與右下7之間有較多食物殘渣,齦乳頭中度充血水腫,壓痛,未探及牙周袋,右下678X線片未見異常。
最關鍵的處理辦法是()
A.拔除右下8
B.拔除右下8,根管治療右下7
C.全口齦上、下潔治
D.右下7、8牙周沖洗上藥
E.以上都不對
患者,男性,42歲,數(shù)月來右下后牙常進食后疼痛,偶自發(fā)痛及冷、熱刺激痛,自服抗生素可緩解,1天前進食后復發(fā)。檢查:見口腔衛(wèi)生差,齦上、下結石多,牙齦輕度充血水腫,右下678牙體完整,右下7叩(+),右下8頰向錯位,伸長無對頜,右下8與右下7之間有較多食物殘渣,齦乳頭中度充血水腫,壓痛,未探及牙周袋,右下678X線片未見異常。
最可能的診斷是()
A.右下7牙髓炎
B.右下8牙髓炎
C.右下7、8齦乳頭炎
D.右下7、8單純性齦炎
E.右下7牙周-牙髓聯(lián)合病變
患者,男性,42歲,數(shù)月來右下后牙常進食后疼痛,偶自發(fā)痛及冷、熱刺激痛,自服抗生素可緩解,1天前進食后復發(fā)。檢查:見口腔衛(wèi)生差,齦上、下結石多,牙齦輕度充血水腫,右下678牙體完整,右下7叩(+),右下8頰向錯位,伸長無對頜,右下8與右下7之間有較多食物殘渣,齦乳頭中度充血水腫,壓痛,未探及牙周袋,右下678X線片未見異常。
導致該癥狀出現(xiàn)的促進因素是()
A.牙石
B.食物嵌塞
C.創(chuàng)傷
D.錯畸形
E.牙菌斑
最新試題
牙周膜的寬度一般為0.15-0.38mm,以牙根中部支點附近最窄,牙槽嵴頂及根尖孔附近較寬。X線片上顯示為()。
牙齦瘤發(fā)生于()。
妊娠期齦炎在()和牙齦乳頭(前牙區(qū))。
牙周病比較明確的危險因素:口();性別;年齡;種族;社會經(jīng)濟狀況;吸煙者的病情重;某些全身疾病;某些微生物;過去有牙周炎歷史;某些基因背景。
合創(chuàng)傷 trauma from occlusion
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過程();細菌黏附和共聚;菌斑生物膜成熟。
白血病的牙齦病損發(fā)生于()、齦緣和附著齦。
牙石的形成:獲得性薄膜形成、菌斑成熟、()。
證據(jù)充分的牙周病致病菌();牙齦卟啉單胞菌;福賽坦氏菌。
繼發(fā)性合創(chuàng)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