單項選擇題1912年2月孫中山認為“帝制從此不存于中華之內(nèi),民國的目的亦已達到”。孫中山得到這一結(jié)論的直接依據(jù)是()
A.武昌起義的勝利
B.中華民中的成立
C.宣統(tǒng)帝下詔退位
D.《臨時約法》頒布
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
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
1.單項選擇題曾先后參與領(lǐng)導(dǎo)過“二次革命”和護國運動的是()
A.黃興
B.李烈鈞
C.孫中山
D.蔡鍔
2.單項選擇題北洋軍閥統(tǒng)治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()
A.缺乏強有力的中央政府
B.列強對反動勢力的扶植
C.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(zhì)
D.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

最新試題
美國作家維爾斯第一次來蘇聯(lián)的時候,稱列寧是“克里姆林宮的幻想家”,表示出對社會主義的懷疑;1934年當他第二次來到蘇聯(lián)的時候,他對斯大林說:“現(xiàn)在資本主義應(yīng)該向你們學(xué)習(xí),理解社會主義精神?!彼麑ι鐣髁x認識的變化,基于()。
題型:單項選擇題
蘇格拉底提倡“美德即知識”。他認為正確的行為來自正確的思想,美德基于知識,源于知識。他還認為,善是人的內(nèi)在靈魂,沒有知識便不能為善。蘇格拉底的這一主張()。
題型:單項選擇題
《孟子•梁惠王上》指出:老(尊敬)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(愛護)吾幼以及人之幼?!赌?#8226;親士》指出:(雖(即使)有賢君,不愛無功之臣;雖有慈父,不愛無益之子。對材料的分析錯誤的是()。
題型:單項選擇題
新文化運動的內(nèi)容是什么?
題型:問答題
《義勇軍進行曲》誕生于()
題型:單項選擇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