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.顯示腫瘤的大小和形態(tài)
B.判定腫瘤的部位及其與相鄰組織的關系
C.鑒別腫瘤的物理性質是囊性或實性
D.確定腫瘤的病理性質是良性或惡性
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
A.病變部位呈偏心性腫大
B.腫瘤與正常骨質界限清楚
C.腫瘤透聲性良好,后部邊界回聲增強
D.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見少許點狀血流或較豐富的血流
最新試題
超聲檢測深部骨骼選用多少MHz探頭()。
骨骼肌正常聲像圖表現()。①縱切肌肉邊緣呈強回聲線②縱切肌肉邊緣呈低回聲線③縱切肌肉內部纖維呈均勻細線樣回聲④縱切肌肉內部呈點狀均勻回聲⑤橫切肌肉內部呈點狀均勻回聲⑥橫切肌肉之間呈強回聲⑦橫切肌肉之間呈低回聲
USG在骨骼系統(tǒng)的一般適應證為()。
以下哪一項不屬于超聲檢測骨骼系統(tǒng)的應用范圍()。
臨床資料:男,33歲,自述左大腿腫痛兩周余,進行性加重。臨床物理檢查:左大腿紅、腫、熱、痛,觸痛明顯,有波動感。超聲綜合描述:左大腿肌層可見4.4cm×4.2cm混合性回聲區(qū),內回聲由無一低一中等,邊界不清,其旁組織結構紊亂,回聲偏低,CDFI:混合性回聲區(qū)內見較豐富動靜脈血流信號。見下彩圖。超聲提示()
骨囊腫的聲像圖表現()。①多發(fā)生于20歲以下青少年,10~15歲多見②好發(fā)于長骨干骺端髓腔內,隨著骨的增長,漸移行至骨干,以肱骨多見,其次為股、脛、橈骨③可見橢圓形無回聲區(qū),長徑大于橫徑,一般無骨膜增生。周圍骨壁膨脹變薄呈完整的殼狀強回聲光帶,內壁光滑④發(fā)生病理骨折囊壁不連續(xù),一側囊壁向內塌陷⑤合并出血囊腫內可見分層現象⑥卡松尼試驗陽性
臨床資料:女,48歲,自訴右膝關節(jié)扭傷后疼痛、腫脹、活動受限1月余。超聲綜合描述:右側髕下囊、髕上囊可見形態(tài)不規(guī)則無回聲區(qū),境界清楚,邊緣光整,內透聲清亮。超聲提示()
臨床資料:女,41歲,自述發(fā)現后頸部腫物3年余,進行性增大。臨床物理檢查:后頸部形態(tài)失常隆起,可捫及一腫物,質中等。超聲綜合描述:后頸部皮下可見3.7cm×1.6cm橢圓形中等回聲區(qū),長徑與厚徑比值>2,內回聲尚均勻,可見少許條狀強回聲,邊界清晰,有包膜,后方回聲增強,探頭加壓輕度變扁,距體表0.3cm。超聲提示()
臨床資料:男,41歲,自訴打籃球時突發(fā)右足跟腫痛伴行走無力半月余。臨床物理檢查:右跟腱輕度腫脹,局部輕度壓痛,跟腱中上段局部凹陷,連續(xù)中斷。超聲綜合描述:左側跟腱厚度0.6cm(圖1),連續(xù)完整。右側跟腱增粗,回聲偏低不均,厚度1.2cm(圖2),距跟骨上緣5.0cm處右側跟腱連續(xù)性中斷,顯示長度2.0cm,被動背伸、跖屈運動后中斷區(qū)增大,近心端跟腱不隨遠心端跟腱移動。超聲提示()
肌肉新鮮血腫的聲像圖特點()。①血腫呈圓、卵圓形、紡錘形②用5.0~7.5MHz探頭探測呈強回聲③用5.0~7.5MHz探頭探測呈無回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