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.首次對土地私有制給予全面肯定
B.促進了租佃土地經營方式的產生
C.為均田制的推行提供了有利條什
D.推動了土地私有制的進一步發(fā)展
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
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
A.唐代蘇州的風俗
B.元代的海外貿易
C.明清江南的手工業(yè)
D.晚清的文學創(chuàng)作
A.西周
B.戰(zhàn)國
C.秦朝
D.漢朝
A.小農經濟
B.精耕細作
C.鐵犁牛耕
D.自給自足
A.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
B.兩漢時期
C.魏晉南北朝時期
D.隋唐時期
“今也農夫之所以早出暮入,強乎耕稼樹藝。多聚菽粟,而不敢怠倦者,何也?曰:彼以為強必富,不強必貧;強必飽,不強必饑,故不敢怠倦。”通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()
①小農擁有簡單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
②農民必須起早貪黑,辛勤勞作,才能維持基本生活
③封建政府的重壓下,小農勞動強度大,生活極其艱辛
④小農經濟始終對封建社會的發(fā)展起到阻礙作用
A.①②④
B.②③
C.①②③
D.①②③④
最新試題
下面為1912年和1921年中國近代面粉業(yè)生產能力比重圖。據(jù)此可知,這一時期()
西漢時期,晁錯向文帝提出“貴粟之道,在于使民以粟為賞罰。今募天下入粟縣官(即國家),得以拜爵,得以除罪”的建議。照此辦理,富商大賈要想得到爵位或贖罪,就必須向農民購買糧食。這一建議的主要目的是()。
1995-1997年,在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的一些銅錢,其中有秦至西漢初的半兩錢。昭平、貴縣、合浦、平樂賀縣等地的漢墓已發(fā)現(xiàn)有不少秦漢的半兩錢、五銖錢。在昭平縣風清一號東漢墓出土了5種錢幣308枚,風清二號東漢墓也出土了3個品種共553枚錢幣。由此可以推斷當時()。
清代康乾時期,廣東地區(qū)種植荔枝、龍眼等經濟作物的農戶在“東家夸三月之靑,西家矜四月之紅,各以其先熟及美種為尚”的相互競爭下,弱者被排擠而日益貧困以至破產淪為雇工,強者則成為“家有荔枝千枝”的大戶,甚至雇工經營。這表明當時的廣東地區(qū)()。
“五行八作”這一成語源起南宋,是都城對各行各業(yè)的民間泛指和傳統(tǒng)俗稱。當時,市肆各種行業(yè)分別稱為“團”“行”“市”“作分”等。“團”“行”“市”多為商業(yè),“作分”則是小手工業(yè)。與該成語出現(xiàn)最有可能相關的是()。
下面為宋代到清代中期江南25個市鎮(zhèn)橋梁建造情況統(tǒng)計圖(單位:座)。對該圖所反映現(xiàn)象分析正確的是()
唐朝長安的東市和西市跟坊一樣,四周皆有高大的圍墻。宋敏求《長安志》記載其規(guī)模大,每個市約占2個坊的面積,市內有4條大街,圍墻四面各有2個門,城門定時開閉。這反映了當時()。
下表為中國古代糧食總量及人均占有量的數(shù)據(jù)統(tǒng)計,據(jù)此可推知()
南北朝時期,金屬貨幣在北方幾乎絕跡,谷帛代替了錢幣作為交易媒介。但在南方,金屬貨幣的使用卻是不斷擴大,還產生籌碼不足和錢幣盜鑄等問題。這反映出當時()
近年來,河洛地區(qū)出土了大量兩漢時期的鐵農具,主要包括翻耕農具、中耕農具、整地農具、播種用具、收獲農具等。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河洛地區(qū)(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