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、利潤留成
B、盈虧包干
C、利潤上繳,虧損補貼
D、以稅代利,自負盈虧
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
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
A、計劃經濟為主,市場調節(jié)為輔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再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
B、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到市場經濟為主、計劃調節(jié)為輔再到社會主要市場經濟體制
C、計劃經濟為主,市場調節(jié)到到市場經濟為主、計劃調節(jié)為輔再到社會主要市場經濟體制
D、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到計劃經濟為主、市場調節(jié)為輔再到社會主要市場經濟體制
A、按勞分配和按需分配相結合
B、按勞分配
C、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結合
D、按需分配
A、一窮二白
B、一大二公
C、以生產隊為核算單位
D、個人責任制
A、建設周期長
B、早期大部分設備需從國外引進
C、初始投資規(guī)模大
D、自我建設能力強
A、保衛(wèi)新生共和國的需要
B、優(yōu)先發(fā)展重工業(yè)發(fā)展戰(zhàn)略所致
C、蘇聯的示范效應導致
D、實行現代化的需要
最新試題
秦漢時漕運為東西向,漕糧通過黃河、渭河由東向西運抵長安;唐代漕運線路呈現出東南、西北向的變動。宋元明清時期,漕運則轉變?yōu)槟媳狈较?。漕運出現上述變化原因是()
有詩人這樣寫道,“人說耦耕省牛力,今人皆愛一牛犁。精耕細作中華史,丹青千年載傳奇”。詩中反映的耕作技術出現在()。
南宋陳耆卿曾說:“古有四民……士勤于學業(yè),則可以取爵祿;農勤于田畝,則可以聚稼穡;工勤于技巧,則可以易衣食;商勤于貿易,則可以積財貨。此四者皆百姓之本業(yè)?!边@反映了陳耆卿主張()
據史料記載,海禁下的明代走私現象遠超前代,既有民間百姓的走私活動又有外交使節(jié)和沿海兵勇利用官方便利的走私行為,該現象說明()。
1995-1997年,在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的一些銅錢,其中有秦至西漢初的半兩錢。昭平、貴縣、合浦、平樂賀縣等地的漢墓已發(fā)現有不少秦漢的半兩錢、五銖錢。在昭平縣風清一號東漢墓出土了5種錢幣308枚,風清二號東漢墓也出土了3個品種共553枚錢幣。由此可以推斷當時()。
下表是“1820—1939年間廣東沿海某鄉(xiāng)居民離鄉(xiāng)謀生情況統(tǒng)計表”。據此可知()
下表為中國古代糧食總量及人均占有量的數據統(tǒng)計,據此可推知()
下面為宋代到清代中期江南25個市鎮(zhèn)橋梁建造情況統(tǒng)計圖(單位:座)。對該圖所反映現象分析正確的是()
下表反映了1951-1960年我國城鄉(xiāng)人口結構的變化。這一時段內人口結構變化的主要原因是()
唐朝法律曾詳細規(guī)定了對宰殺耕牛的處罰,殺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。宋代對殺牛者的處罰更為嚴厲,殺牛者要處徒刑兩年,甚至要刺配充軍。上述規(guī)定反映了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