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答題
【案例分析題】
某教師執(zhí)教《扁鵲見蔡桓公》一課,在總結全文的時候,問學生:“學完了本課,你有什么收獲和感受?”學生小手林立,爭著回答問題。
生:我學會了文中的生字詞,知道了“諱疾忌醫(yī)”的含義,就是說有了病,一定要聽從大夫的囑咐,老老實實地醫(yī)治。有了缺點錯誤,也一定要聽取大家的批評,認認真真地改過。
生:我知道扁鵲的醫(yī)術高超,不做任何檢查就知道你的病情,比現(xiàn)在的醫(yī)生強多了,他真了不起。
生:我知道蔡桓公太驕傲了,聽不進別人正確的勸告,我們要虛心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。
(學生們都各抒己見,說得都很好)
突然,有個學生站起來說:“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樣,我認為扁鵲不該跑到秦國去。因為救死扶傷是醫(yī)生的天職。即使不能挽回蔡桓公的命,總可以延長蔡桓公的壽命吧!生命無價!”
聽了這位同學的發(fā)言后,學生們都把手舉得更高了,有的甚至站了起來,或離開座位,有的則和旁邊的同學私語起來,似乎在小聲討論扁鵲的對與錯。此時。我想這是個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,體現(xiàn)他們個性的時候。于是,便稍稍做了個示意安靜的手勢說:“同學們,扁鵲應該怎么辦呢?請你們有秩序地發(fā)表自己的見解,并說明理由。”(學生稍稍安靜)
有的說:“扁鵲應該跑到秦國去,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桓公,說不定還會搭上自己的小命。”
馬上就有人提出反對意見:“雖然蔡桓公開始不聽扁鵲的勸告,但現(xiàn)在他已知道錯了,肯定會配合治療.說不定會治好呢!”
緊接著,一學生反駁說:“桓公的病已深入骨髓,就像現(xiàn)在的癌癥,肯定是不能救活了。”
又有一生說:“扁鵲在初遇蔡桓公時,就應想方設法讓蔡桓公配合治療。這樣,扁鵲不但救了蔡桓公的命,也許還會得到好多珍寶呢!”
(就這樣你來我往的,下課的鈴聲響了)
作為教師,我并沒有到此為止,急于下結論,而是趁熱打鐵,讓學生在課后去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,寫話題目就叫《假若你是扁鵲》。
請結合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(2011年版)》的相關理念以及案例內(nèi)容,具體分析案例中教師為我們帶來的啟示。